紫砂壺的意境
2014-03-22 13:37:13


紫砂壺的意境

我們正處在一個資訊多元的時代,媒介的日益發達,為我們打開了一個過去未曾認知的世界。東方藝術在與西方藝術的聚集、比較、融合中,產生諸多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精品。在中國陶都,作為我們民族特有的,集材質、工藝、造型、功能於一身,兼刻、畫、鑲、嵌眾多裝飾於一體,融詩、詞、禪、偈等文學形式於一爐的宜興紫砂器,在一大批學院畢業生的自覺追求下,注重創新作品有新突破,一路走來,頗多收益。本文談談自己在多年創作中,力求將中國的繪畫、園林、音樂、詩歌中的意境美,在紫砂壺上進行表現的探索。

  從古至今,文人雅士在創作諸多藝術作品時,受莊、老思想的影響,突出一個“妙”字,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抒發整個人生與天地自然的感受,借物托情,這就是意境。不同經歷,不同文化,不同價值取向,不同境遇,不同的審美習慣,會產生千差萬別的個人體味,所以才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談,才有月下赤壁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心靈共振,才有“蕭蕭竹濤疾苦聲”的不平。

  繪畫的最高意境,當以“名畫須當詩句讀”來體味。如清代大畫家的作品,如當代畫家范曾感悟的,簡得不能再簡,是“一絲羽毛都不能碰的”。透過畫外的生命力,是“淚水還比墨水多”的藝術效果。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我在創作紫砂“瓞綿壺”時,以紫砂材料作武器,來謳歌我們的時代。用原礦石輾粉,提煉所需要的“丹青”,用鉤、皴、浸、涸等多種手段與方法,以葫蘆為表現物件,以少見多,聯想綿綿,瓞瓞不絕。想到了自然界,想到了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事業、我們子孫後代,無窮無盡……

  園林建造的最高意境,當以“空透氣象,移步換景”。突破小空間,進入無限大空間,使賞遊者展開想像的空間,得到心理上的愉悅。在這種藝術追求下,我設計裝飾了“踏足壺”。在整個造型上以牛為載體,一步一個足跡,踏踏實實,踏足遠行,象徵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壺把,壺足處留下大小差別的孔,像園林的軒窗,“納千頃汪洋,收四時爛漫”。使用繪畫絞泥形式的變化,反映出溪流、砂石、蒹葭、雲彩,整個壺就是一個流動風景。

  音樂的最高意境,不僅揭示一個具體的事物和世界,而是要超越具象外的生命意味,從某個角度揭示整個人生的意義體味,是一種超越、突破、擴展上的體味。如《春江花月夜》中“江山代代無窮已”,宇宙永恆的體味,是《二泉映月》中“月照泉人自古有,人雖有才天不佑”的無奈。在這樣的人生體味中“筆墨當隨時代”,我設計的《鼠鼠(處處)生機》壺,尋求稻、黍的顏色煉泥,以鼠為題造型,昂首翹尾,綴以雕塑為鈕,錦毛鼠為飾,小老鼠成套,一種生生不息、處處生機的視覺效果就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此處無聲,勝過有聲,讓人們自己去體味。

  詩歌的最高意境,追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感得到,又說不出,整個人生中有哲理的感受,是一種“高峰體驗”(馬斯洛,美國心理學家),是一種“形向上的安慰”(尼采,德國哲學家)。

  在這樣的人生感悟中,我在設計創作紫砂“祚昌壺”時,時值中國共產黨創建九十周年之際,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撞擊著心頭,飽含熱情。我選上好的大紅紫泥,以圓潤飽滿的強力造型壺身、壺鈕、壺把、壺嘴,激情四溢。調以金黃的色泥,以雙鉤填色的手法,呼之欲出的一龍一鳳,讓人感受到國家的力量,人民的福祚,向上的力量,福長而祚昌。她不是詩歌,而是頌歌。

  祖國五千年文明史積澱下來的深厚文化底蘊,是我們紫砂藝人創新、創作中不竭的營養。我們當似蜜蜂釀蜜般的勤勞,留香甜獻人間。來源新聞晨報)

資訊來源:出處www.taoh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