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自問世以來
2014-03-21 13:43:27


http://pic.taohuren.com/images/20111209/d5d2dce9852942a0.jpg

   紫砂壺自問世以來,即與書畫名家結下不解之緣。紫砂壺以其優異材質和獨特功能,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茶具,也成為士大夫們的掌上新寵。書畫名家們以各自深厚的文化修養和獨特的審美情趣,間接或直接參與到紫砂壺的創作之中,而將紫砂壺這一普通的茶具,提升到既具有實用功能,又具有藝術品位;既能夠把握賞玩,又可以珍藏的藝術品。書畫名家與紫砂文化的聯姻,自明清到現代,綿延至今而不絕,名人、名壺交相輝映。

   周鈞林,1966年生於江蘇宜興,自幼酷愛書畫,癡迷紫砂藝術。80年代初即與五色土結下了不解之緣,不斷深入學習研究紫砂藝術,其間曾得到多位前輩的提攜和大師的指導,可謂獲益匪淺。近年來更是令人欽羨,在紫砂壺、紫砂雕塑的創作上,有幸得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諸多教授的具體指導,其技大進。

與茶界高人於觀亭等前輩結緣,在茶文化與紫砂藝術如何有機結合上產生了頗多體悟,加之平時常與著名書法家張乃田教授促膝切磋、談天說地,思路更加敏捷,眼界更加開闊,技藝突飛猛進,從多方面來開拓紫砂壺的表現力,尤其側重於將自己的書法與紫砂壺結合起來。周鈞林認為,書法不但要在視覺效果上創造神奇,拓展傳統審美境界,同時要以當代文化內涵表達新的審美感覺。構成作品現代感與現代性的並不只限於作品形式,而主要是看書法家在作品中呈現出來的主體觀念與當代人文精神。書法為社會精神資源之一,陶冶性靈、抒發情意,提升精神導向功能作用仍為首要。

若以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視野,不僅可以從經典作品中,亦能從民間實用器物中,包括仰韶陶文符號、崖畫圖騰符號、甲骨文、金文、漢簡、漢魏碑版到晉唐以降至今的書法寶庫中,努力在較深的層面上去追尋精髓與奧妙之所在。各種不同屬性的材質是不同風格作品的載體,顯現出不同韻味。硬質媒材與軟質媒材產生的是不同的量感、質感效果,或金聲玉振,或飄逸自由,或頂天立地,或氣貫長虹,構成了千姿百態的中國書法藝術特色。運用當代所提供的各種有效媒材,為書法表現提供多種可能性,才有書法藝術表現的多樣化。紫砂是好大一片天地。周鈞林近兩年將主要精力投放於此,不斷開拓。

   紫砂壺屬於茶文化的組成部分,所追求的“滌淨煩囂、淡泊明志、超塵脫俗”的意境,應屬茶道無疑。紫砂壺的鼎盛時期出現在明末,與江南文人雅士的審美品位聯繫緊密。紫砂壺特有的文人氣質令人為之著迷。燒制工藝有相當高的要求,而在審美上對器型精巧程度要求更高,甚至可以說是無止境的,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一把好的紫砂壺除了外形上的流、把、鈕、蓋、肩、腹等與壺身整體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交待清楚、流暢、清雅,尚須審視“泥、形、款、功”四方面的藝術水準。“泥”,紫砂壺獨特之處在於其製作原材料的優越性。壺只優劣首在用泥品質。“形”即壺之形象,造型千姿百態,具有豐富多彩的完美器形,彙集了歷代藝人的創作智慧和心血結晶,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說。“古拙素雅”與茶道文化的意境最是融洽,所以紫砂造型考量應以表現“古拙”為首選。“款”,款識,不同於一般作品的自屬圖章戳記式的格局,乃是為壺藝增添韻致格調,與書畫藝術同傳。文字款語更有講究,不能隨隨便便,落款相當於簽名,表明創作所有權。題款可以寫一個題目,一行自己想說的話,或一首詩、一段散文。這是門大學問,要有多方面修養。

題字內容可以見景生情、抒發胸懷,或引導賞壺者以此為契機,生髮開去,另拓天地,感念歷史浩蕩或人生哲理。同時還要考慮到字體形式、內容和風格等,位置也要恰到好處,要求字與畫面統一、和諧,增加形式美。在紫砂壺發展的數百年時間裡,對於藝人的要求越來越高——紫砂壺實際上是與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基於這種不懈的努力與追求,當前周鈞林已成為一個精通紫砂藝術創作、書畫創作的職業藝術家,其紫砂壺、紫砂雕塑、陶刻作品在博覽會上頻頻獲獎,國內外眾博物館、藝術館亦爭相收藏。紫砂作品系列被中國茶文化研究會指定為專用禮品,2005年被評為宜興當代陶藝名家,編錄《當代宜興陶藝名家集》。

2006年揚州市委宣傳部、揚州電視臺做了專題訪談與報導,周鈞林被江蘇助殘基金會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2007年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春暖2007青艾工程”大型公益活動;2008年參加陶瓷行業協會舉辦的“金旺佰式杯”陶瓷作品《十八羅漢》榮獲銀獎,應邀參加全國勞動英模五一座談會暨奧運倒計時100天慶典,授予全國勞動英模的光榮稱號;2009年在首屆中國紫砂原創專利作品評比活動中《長方提梁》榮獲一等獎,原創紫砂壺《四平八穩》《長方提梁》獲得國家專利;他現在是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國家級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  

    以書法表現紫砂陶藝作品的共性與個性,形成了紫砂藝術多樣化的對立統一,以書法作為紫砂陶藝飾樣的主體,又可以實現書法的廣泛性、多樣性,要求藝術家的視野不斷擴大,藝術修養不斷提高。中國古代文人,往往是多才多藝的兼能者,詩、書、畫、印合一也就成了中國的文化傳統。這不僅是形式上的合一,也是文化精神上的大同,是傳統文化魅力之所在。

資訊來源:出處www.taohuren.com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