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大師鮑志強
2014-01-11 00:06:30


陶藝大師鮑志強

 

   鮑志強是一位具有良好藝術素質和文化修養的紫砂壺陶藝家,而且他勤奮好學,在他年輕的時代,已經有很大的成就。1975年的8月到1976年的7月,他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在任教老師陳苦菊、白雪石、侯德昌等人指導下,他的山水畫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不僅臨摹的像,而且學得根本。同時,體會古人的筆墨、造境方法,並以刀代筆用於紫砂陶刻之上,錄求紙上難以表現的金石味。他當時的紫砂陶刻作品,現今仍收藏在學院的陶瓷藝術設計系,作為教學的示範作品。陳若菊教授是著名裝飾藝術家,她的圖案創作和教學對鮑志強的影響是深遠的,在其指導下,鮑志強深刻理解傳統圖案的精髓,掌握了陶瓷、玉器、青銅器、漆器、織繡、印染、石刻、雕刻、等裝飾規律和裝飾特徵,並運用這些圖案來處理紫砂裝飾,極大地豐富了裝飾手法,開拓了設計的思路。同時,他從生活中涉取素材,掌握了寫生變化的方法及思想,創作設計出新穎的紫砂裝飾藝術。對於書法的學習和研究,鮑志強也始終都未中斷過。任淦庭先生、陳苦菊教授的影響,打開了鮑志強的視野,使其在書法裝飾方面又獨闢蹊徑、超越自我,形成獨特有的雕刻裝飾藝術。 

   鮑志強先生以他紫砂裝飾藝術而著稱於世,同時又在紫砂造型、設計、金石、書畫等各方面有很深的造詣。紫砂陶刻是在紫砂裝飾中最常用又最見工夫的一門工藝,其難度主要是刻字外的修養。在宜興紫砂界常把“刻字人”稱為先生,以示其文化。鮑志強先生在學習陶刻同時,又隨名師吳雲根先生學習成型工藝。紫砂陶器傳統成型方法是採用“打身筒”和“鑲身筒”兩種方法,整個過程多以手工操作為主。掌握紫砂成型工藝難度較大,需要經過嚴格訓練,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其中的微妙,不光需要名師點撥,更需要個人的悟性及刻苦的學習。在吳老嚴格要求下,鮑志強踏踏實實練習基本功,認真地臨摹古代大師的精品,為以後的陶藝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的勤奮以及在陶藝上不斷進取的精神,被著名的紫砂老藝人任淦庭先生看中,並收入室弟子。在任先生的指點下,他開始研究陶刻藝術,並認真臨摹古代法貼以及元四家、四王、四僧、任伯年等大師的國畫作品,以提高自已的修養。  

   紫砂藝術在歷史上之所以能夠形成獨特的藝術傳統,是因為文人與藝人的合作,使作品不僅工藝精湛而且還有渾厚的書卷氣。鮑志強的專業技能和藝術修養,就是師徒傳承與學院教育融合的結果,集文人和巧匠為一體。1976年之後,他經過磨練、醞釀和嘗試,設計製作水準不斷提高,1982年後連續四屆獲全國陶瓷藝術設計一等獎,並有多件作品參加國內外重大展覽,其中《紫玉飄香》的設計最具代表性。這套茶具的設計主次分明,賞用結合、格調高雅,是一套優秀的紫砂陶藝作品。他設計的紫砂造型多為比較單純的抽象形態,很少用模擬手法,既使是竹節茶具,也多單純簡潔,更重視比例關係的諧調、裝飾部位的處理,充分顯示了他全方面的藝術修養。  

   造型與裝飾是陶藝形式的兩大重要部分。造型決定器物的大致形態,裝飾則加強整體的形式美,兩者自然融合,相得益彰。在中國傳統陶瓷設計和製作方面,造型和裝飾大多是有分工的,由不同的人分別來完成。因而,全面掌握造型和裝飾的設計及製作的陶藝家是比較少的。鮑志強先生在紫砂陶藝的領域裡,獨樹一幟,是難能可貴的。

   紙上繪畫書寫是陶刻裝飾的基本功。鮑志強先生的國畫作品用筆講究,勾皴入法,書法真、草、隸、篆、行皆有涉獵,其中以行書為篆書最具特色。一位從事美術理論研究的朋友看了鮑志強設計的竹節篆書鐫刻飾:“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梅晉堯詩)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他的篆書當屬國內一流,相比一些書法家毫不遜色,而且不同的是在紫砂陶坯上刻寫,更是不易。正因為是在陶坯上刻寫,才能夠產生在宣紙上不可能出現的金石效果和意趣,這是鮑志強長期努力的結果。應該說,鮑志強是紫砂藝術上比較成功的陶藝家,他全面的藝術修養和精湛的陶刻技藝,必將是他的創作更加輝煌。

資訊來源:出處(www.taohuren.com)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