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朱泥※
2013-10-23 17:43:39


朱泥自古以來都是帶著神秘色彩,經本人十幾年來多方查證,以下資料分享大家一起探討研究。
  在【朱泥壺的世界】這本書的第七頁題到~最早的朱泥壺並非鮮艷欲滴的大紅色,也就是說以前黃紅色的朱泥壺並不是今日所謂〝大紅色的朱泥壺〞。及第八頁題到~朱泥的原礦土,大部份都是土黃色的。 

 

而在【陽羨砂壺考】這本書的第五十二頁壺土類別題到~

胎骨 嫩黃泥出趙莊山以和一切色土乃粘脂可築蓋陶壺之丞弼也。

註解:嫩黃泥為調和泥來增加各色土的可塑性。丞弼為支撐坏體架構的意思。
硃泥 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經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朱砂色。

在【宜興陶器圖譜】這本書的第167頁也有提到~ 硃泥 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經風日之石骨(石骨為未完全風化之土塊,開採時需以硬器掘之,堅硬若石,但遇水則自行潰散。)

註解:有了以上這些資料的參考,那石黃泥基本上應該在開採出來時就是土塊狀的泥料。

 

【陽羨砂壺考】第五十三頁壺質辨別題到~ 
()由明以迄清初
(甲)凡紫砂製者胎骨硬而堅色潤而光和
(乙)紅泥所製者胎骨雖不如紫砂之堅溫潤透明則一也
(丙)至白泥黃泥胎骨之堅硬與紫砂無異唯溫潤透明則不如 
()雍乾之世
(甲)紫砂製者胎骨仍屬堅硬而溫潤透明已遜
(乙)至硃泥所製者胎骨鬆而不結色枯而不澤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膩已非本質之美矣
(丙)惟黃泥白砂所製者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與清初製品彷彿相似 
()降及嘉道
(甲)紫砂壺胎骨之堅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溫潤殊為遜色
(乙)白泥亦復如是
(丙)獨硃泥製者胎骨堅硬勝於雍乾傳器而略遜於明且與清初相較色仍溫潤僅透明不如耳
()遞至咸同光宣
(甲)紫砂製器胎骨之堅尚與嘉道傳器相伯仲惟色澤枯燥未脫砂土之氣
(乙)白泥所製者亦同
(丙)硃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石黃朱泥分析 : 以下幾種泥在宜興都有人稱作 石黃朱泥

 

趙莊山西山露天礦場(趙莊山石黃嫩泥 , 是由箭頭方向所開採到的)

( 一 ) 在宜興任墅 趙莊山(西山礦區) 大黃石與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來的嫩泥,叫石黃嫩泥,泥礦呈土黃色,開採困難度高,產量極少,石黃嫩泥含大量純氧化鐵、石英、二氧化矽、嫩赤鐵礦的含量高特別純、等多種特殊天然礦物成份,石黃嫩泥所做的茶壺生坏,經窯燒時會產生很大的縮收比,收縮比例大,就容易產生皺紋、開裂、變形,石黃嫩泥原料細度高、黏性差,在製作過程中,如果厚薄度沒掌握好,壺內就會出現內開、變形,從古留下來的朱泥老壺,大多有皺紋,這是收縮比大所產生的,所以越純越好的泥料,所做成的朱泥壺表面,所產生的細紋也就越多越密集,經過窯燒成陶,色呈黃紅溫潤油光。

窯溫:約 1040 度 C 。收縮比:約 28%~40% 。

 

箭頭方向是趙莊山露天礦場 地表 泥礦層

( 二 ) 產於宜興任墅趙莊山地表泥礦層 , 堅硬如石含嫩鐵量高 , 產量稀少 , 礦土呈黃紅色 , 製成陶器顏色呈朱紅而叫朱泥、朱砂泥、石黃泥、趙莊紅泥 , 收縮比大所以 常做小茶壺 , 茶壺 表面砂粒明顯。

窯溫:約 1080 度 C 。收縮比:約 16%~20% 。

 
       

石黃心

( 三 ) 礦物呈卵狀 , 外殼似鐵質深褐黃色 , 殼內夾層似雞蛋黃 , 粉狀細膩 , 含鐵量甚高 , 俗稱石黃 , 此礦一般作為調色用 , 加入紫泥燒成陶後色呈葡萄紫色 , 加入天青泥呈深褐色 , 加入紅泥呈朱紅色 。從古書資料記載和趙莊當地人所得的資料綜合 分析 ,在明末清初稱趙莊為黃泥趙莊,到了清中期開採不到石黃泥,因此黃泥趙莊改為趙莊。

    可以推斷出明末清初,當時以人工 在宜興任墅 趙莊山(西山礦區) 大黃石與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來的嫩泥 稱為石黃泥作為朱泥原料,胎骨之堅,色澤之溫潤;到清中期時 大黃石與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來的 石黃 泥 因開採不易,轉為使用西山附近礦區 地表泥礦層 開採到的石黃泥又稱 趙莊紅泥 ,所做出的 朱泥壺則胎骨乾而色寡 ,此項分析結果分享大家,希望大家在認識朱泥壺方面,有所幫助。


現在一般朱泥壺所使用的泥料簡介 :

一般朱泥壺的泥料,是從宜興本山甲泥礦中精選而得,以前大部份以紅泥為主,再按一定比例添加石黃泥調配練製而成, 現在任墅趙莊山 ( 西山 ) 、黃龍山、紅衛小煤窯、查林、茗嶺、浙江 等處仍有極少量朱泥出現。 現 今黃龍山開產朱泥的一些傳說,嚴格檢視黃龍山開產的朱泥,本身礦質含砂量高,含砂量如果過高的話,會影響燒成結晶效果不理想、密度低,但在製壺過程塑性可以提升,燒成收縮比減小,成品率高,表面無光澤不鮮豔,黃龍山開產的朱泥不能稱為朱泥,只能歸於好的紅泥類。還有一些是由宜興市洑東鄉東面的礦區所開採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鐵經過窯燒會變成朱紅色 ( 又稱小紅泥 ) ,自古以來即是壺藝製作名家最愛使用的原料。
還有白泥添加氧化鐵 ( 俗稱鐵紅粉 ) 經過窯燒也會變成朱紅色。很多人會把紅泥說是朱泥,其實兩者是有很大的差別細論起來:

 


朱泥礦: 屬於高泥質,用手搓磨泥礦表面,表面會呈現油光,那是因為好的朱泥原礦,泥質密度極高,所以會產生油光,而不是真正的出油。朱泥礦遇水搓揉則成泥狀無砂粒,只含高量石英、 二氧化矽的細顆 粒、嫩鐵多,一般朱泥的收縮比約為 18% 左右,朱泥窯燒溫度為 1040 ─ 1100 度,朱泥燒成結晶高效果理想、密度高,其表面應有柔和溫潤透明狀的黃紅色光澤,或朱紅色,其亮度色澤佳。

 

紅泥礦: 屬於泥中含砂較多,紅泥礦有分兩種,有 的剛開採出來是非常堅硬需經過 曬泥 ( 曬泥: 把開採出來的紫砂泥礦,露天曝曬,任憑日曬風吹雨淋,因剛開採出來的紫砂泥礦,其硬無比,性質剛烈,須露天曝曬,任憑日曬風吹雨淋自然風化瓦解,風化時間越久越好。 ) 紅泥礦也有一些含泥性較重的嫩紅泥,遇水搓揉也能成泥狀,但砂粒多屬於砂性,含少量石英、嫩鐵,大部分紅泥的收縮比僅為 10% 左右。紅泥窯燒溫度為 10 8 0 ─ 1130 度,燒成結晶低效果不理想、密度低,表面無光澤,不鮮豔,其亮度色澤不佳暗沉。所以只能稱為紅泥,不屬於朱泥,只要細心比較一定能分的清楚。


好的純朱泥礦歷年來就非常少、非常名貴,在幾個朱泥礦區採掘到的朱泥,目前還是屬 在宜興任墅趙莊山(西山礦區)大黃石與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來的嫩泥,叫石黃嫩泥,泥礦呈土黃色,開採困難最高,產量最少,泥質最好, 以前的價格高過紫砂泥的數十倍,朱泥礦源有限,尋礦都是很艱難,再加上採掘困難高,開採到的純朱泥礦都是以斤兩計價出售的。

 

純正朱泥之所以這麼稀有,是因為礦的形成受環境地理因素影響極大。 朱泥深得玩壺人士喜愛 , 因其燒成後顏色漂亮朱紅 , 但也在製作和燒成過程中 , 成品率太低 , 以致製壺者和生產商一直視為高難度 的 產品 ,所以 做朱泥壺 的工價一直居高不下 , 在歷史上至今很少人用純正的朱
泥礦製作朱泥壺 ,市場上 許多添加 鐵紅粉 所謂的朱泥壺 ,嚴格來說只是紅色的壺,實質 並非真正的朱泥 。

 
 

石黃朱泥証明內容如下:

宜興市丁蜀鎮趙莊村村民委員會

證 明

茲有臺灣彥記陶苑委託本村辦理查證,所提供礦源的產地及礦源性質,經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趙莊村村部辦認查證,證實臺灣彥記陶苑所持有的泥礦原料是早期由趙莊村西山礦區內開採而出,此礦極為稀少,且開採難度極高, ( 原因是此礦都存在於大型大黃石夾層內,需手工開採 ) ,此礦色澤為土黃色,泥性細膩,俗稱〝石黃嫩泥礦〞,近年來,隨著礦產資源的大量的流失,此礦區已屬於政府保護資源範圍,嚴禁開採,臺灣彥記陶苑所持有的〝石黃嫩泥礦〞質地精純,是製作朱泥茶壺


的上等原料。

  特此證明

  宜興市丁蜀鎮趙莊村村委會 村長陳浩
 
 
 
 

本公司所持有的石黃嫩泥礦是經過大陸官方所認證是製作朱泥壺的精純泥料

本石黃朱泥所做的茶壺系列皆由本人所成立的彥記陶苑開發設計,本公司遵循古代練製此泥,堅持採用在 宜興任墅趙莊山(西山礦區) 大黃石和大黃石之間的夾層內所開採出來的石黃嫩泥,絕不添加任何泥料及化工原料將石黃嫩泥原礦搗碎、研磨、球漿而成;窯燒後呈黃紅色,呈現朱光,擊之鏗鏘聲似玉,觸若溫玉,視之氣質樸雅高貴,風雅猶勝古代名器,美不勝收。泡茶特性:適合各形各色茶性寬廣隨和,茶湯敏銳而略帶甘甜,柔滑且不失茶氣,特依明代流傳古法手工練製,此石黃朱泥,並邀全手工製壺一流高手,精心搏製〝限量方式生產〞養壺者之最愛。經使用壺身展現出朱紅,讚不絕口!敬邀鑑賞!

※ 石黃朱泥 窯溫:約 1040 度 C 。收縮比:約 28%~40% 。

適合沖泡: 烏龍茶生茶 ( 輕焙火系列 ) 特好、烏龍茶/鐵觀音 ( 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 特好、普洱茶各種系列特好

 

 

 

將趙莊西山所出產的石黃嫩泥原礦曬泥
 
石黃嫩泥原礦搗碎挑料
 
將石黃嫩泥原礦顆粒磨成細粉
 
收集泥粉料
 
將石黃嫩泥原礦細粉過篩
 
過篩後泥粉加入水攪拌放入濾網將多餘的水分濾出
 
 

使用事項 ‧ 注意 ! 石黃朱泥原礦所作之朱泥壺因收縮比大,高結晶、高密度、張力小,建議要泡茶前先溫壺,才不致因溫差大而開裂。 

趙莊山石黃朱泥原礦﹝學名:石黃嫩泥﹞

 

趙莊山石黃朱泥成品 學名石黃嫩泥

 

趙莊山石黃朱泥未燒之前的生坯

                           

趙莊山石黃朱泥成品內部的漂亮結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