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新秀江曉燕的陶藝人生
2014-03-21 23:12:37


紫砂新秀江曉燕的陶藝人生

http://pic.taohuren.com/images/20111209/c2200f412441edac.jpg

江曉燕全手工作品——《京韻》

   認識宜興壺人江曉燕老師,當年,我在紫砂壺收藏家們的安排下去宜興丁蜀鎮考察,他們熱情地介紹紫砂壺的方方面面的故事,大概是初次接觸的緣故,我一直得不到要領。當地的好心人向我推薦了江曉燕老師,我問:“為什麼”,她說,江曉燕老師是宜興最具有實力的年青工藝師。 

   當晚我們按照好心人畫的地圖和地址來到紫砂藝苑工作室,工作室沒有奢華的裝飾品,牆上只有幾張中國書協領導及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上款也都是贈給江曉燕先生,簡樸的茶几、熱氣騰騰的茶語間,一下讓我們領略“農家”人的生活氣息和紫砂泥土的芳香。江曉燕老師友好地對我們笑了一笑,人不挪位地繼續於她的工作,泥凳上放著幾把紫砂鑒賞書上常見款式壺。

   幾天的考察之後,我們陸續得知江曉燕老師出生在這個神秘的五色土之都——宜興丁蜀鎮。江曉燕老師雖然沒有壺藝大師的祖蔭,但是,她有一位令人敬畏的嚴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先生。中學畢業後她和當地大多數青年人一樣被分配到了宜興紫砂壺一廠開始了紫砂壺學徒的生涯。 

   當時是動盪的年代,有權有背景的人被分到科室或倉庫裡,而她什麼也沒有只能分配到生產第一線,生產第一線可是一份“苦役”,冬天寒風刺骨,夏天暑熱難耐,只有忘我地學習、工作。制壺是艱辛的,令她欣慰的是有一位嚴格的師傅徐漢棠。徐師傅對徒弟們要求極嚴,從制壺的第一道工序到成型晾乾,都按傳統的要求來檢驗,一些吃不了苦的同事們總會耍些小聰明企圖蒙混過關,總會被師傅和檢驗員們一一挑出扣分,而江老師總是兢兢業業,以最嚴格的要求自己,並出色完成任務。從一名學徒成長為合格的紫砂藝人是艱苦的過程,正是這些日子的辛勞和歷練,為她日後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90年代,宜興政府為了規範行業和宣傳紫砂壺藝術,結集出版了第一本《紫砂第一村》大型畫冊。江老師的紫砂壺作品及從藝經歷載入了這本眾人企盼、收藏家按圖索驥的資料工具書。

   傳統文化是傳統藝術的靈魂。宜興紫砂有五色土之稱。五色土是中國典型的傳統文化五行的體現。紫砂壺承載了傳統文化的歷史!守望傳統是要有耐心的,是要有殉道精神的。現代人的浮躁心理和急於求成的拜金主義都會破壞紫砂文化的文脈。江曉燕老師的紫砂藝術精神就是守望傳統,堅守紫砂的人文關懷情結。她對壺藝的要求第一是“泥料好”,絕不以次充好,壺泥採用天然原礦土,這樣的泥透氣性好,砂質肌理佳,賞心悅目,上手手感一流,把玩飲用時很快就會呈現出自然光澤的“包漿”,古意盎然、美不勝收。第二“做工好”,點、線、面是構成紫砂壺的三大要素,因為師承大師的制壺品質,練就了她對紫砂壺的“精、氣、神”的掌握,從量變到質變,上乘佳作不斷湧現。第三“功能好”,設計考核一把好壺,首先必須要求結構合理,壺身、壺把、壺嘴、壺蓋渾然一體,出水流暢,手感舒適,符合力學要求,容量合理,壺型大度,泥色於壺型相融。第四“神韻好”,壺是實用與收藏的共同體,源于自然,高於自然,同時它還能傳遞深厚的文化底蘊,既要有傳統功底,同時又要有創新精神。

   作為一個誠實的人,藝術家容不得虛偽,惟有真誠才能獲得藝術女神的信賴,才能獲得鮮花榮譽和掌聲,立足于傳統,傳遞文化薪火,深入傳統本原不為本原所局限。江曉燕的《事事如意》壺被《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永久收藏。她創作的一些名壺被各大公司和大學作為珍貴禮品饋贈賓朋,並被眾多收藏家所青睞。

   水是茶之父,壺是茶之母。江曉燕老師總是熱情地介紹宣傳著紫砂文化。一位著名詩人說“知識是可以複製的,而文化卻不能。”陶都宜興丁蜀鎮正敞開了傳統與創新的胸懷,歡迎大家去親身體驗紫砂文化和紫砂文明的薪火。

資訊來源:出處www.taohu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