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大區隔-台地茶與古樹茶的區分方法※
2014-01-23 00:00:00


普洱茶大區隔-台地茶與古樹茶的區分方法

本文將嘗試以各種不同的分辨方式專論古樹茶與台地茶的區分方法

古樹生茶

台地生茶

壹、古樹茶與台地茶依生長型態的區隔如下:

一、古樹茶:

1.原始型茶樹:樹齡數百年以上,野生狀態與森林共生,高度可高達10米以上;

2.栽培型茶樹:樹齡約數百年、經人工栽培、高度約3至5米;

3.生態型茶樹:生長環境在原生自然狀態,未被人為干擾與人為處理。

二、台地茶

 建國後為供應大量製茶,遂出現許多密植茶樹的茶園,所採製的茶即稱台地茶。台地茶園的生長處理狀態大多為集中、綿延成片、產量高,為達此條件,噴藥、施肥、中耕、修剪成為必要作法。台地茶經人工栽培後處於相對於古樹比較有效的管理狀態,屬於人工養殖狀態的茶園。

 

貳、古樹茶與台地茶依收藏價值的區隔如下:

一、原始型茶樹與栽培型茶樹因屬喬木類型,深根生長為其特性,具有主根可深入土壤,當地人稱“樹多高,根多深”,養分吸收較台地灌木型茶種充足,但茶葉品質雖好,產量卻不高,也因此珍貴許多。喬木茶菁價格可能高十數倍於灌木茶菁,若以品質考量收藏,應以原始型或栽培型茶樹製成的普洱茶為優先。

二、古樹料吸收土壤的養分較深也較多,葉料具備更多能轉化的元素,後勢空間看好;台地料則來自於人工茶園,內含物稀疏,轉化也較無潛力。

 

參、古樹茶與台地茶依外觀與口感的區隔如下:

一、緊壓型茶品如餅磚沱,從表面看應可看到條索肥大的古樹茶料,表面看去粗枝大葉帶油光,細瘦芽頭則較少;台地茶條索較細瘦,小芽較多且油光不明顯。但需防有心人士將較粗老的台地料冒充古樹料,此點僅作參考。

二、試飲,此項參考度較高,取茶約4公克,以100ml蓋碗沖沸水浸泡1分鐘取湯,待茶湯冷卻後入口反復漱動,或含茶湯再以口吸入空氣,古樹料甜滑回甘,台地料則具有澀感,舌面感到負擔;茶湯入喉,古樹料滑潤,台地料則帶有澀感。一般品飲則古樹料茶湯入口香濃質厚、特別耐泡,古樹茶沖泡次數可較臺地茶高出甚至一倍。

 

肆、古樹茶與台地茶依湯色與葉底的區隔如下:

一、操作方法為取茶5公克入蓋碗,沖沸水泡5分鐘,重複沖泡四次以上,若為古樹料則超過四泡仍可茶味充足。

二、沖泡期間可同時進行鑑湯色與鑑葉底的操作。

1.鑑外形:古樹料較台地料葉片肥碩,葉面厚、具革質感且葉脈較清晰,葉片邊緣帶齒狀較不整齊,葉背則毛較少;台地料則葉體單薄,葉裙邊呈波浪狀,葉片邊緣呈規律性齒狀,葉背則毛較多。

2.鑑香氣:古樹料入口香味較厚重深沉,在口腔能停留較長時間;臺地茶則香揚而韻淺。

3.鑑口感:古樹料口感喉韻豐富,能感受到如高山茶一樣的山頭氣,入口綿密醇厚飽滿具穿透力;台地料則入口單薄且偶有雜味,茶湯的穿透度與喉韻較不舒暢,即使能感受到茶品入口的強悍,總體口中的苦感澀感也比古茶料重許多。

4.鑑葉底:古樹料葉體表現舒展,肥厚、彈性佳且帶柔韌性;臺地料則較不舒展,葉體薄小質硬脆。

5.鑑韻味:古樹料入口韻味深沉厚實,苦轉甘、澀轉甜,回甘強勁生津度高,喉韻持久,層次豐富,陳放後茶質釋放較緩,飲後口感舒適,通體舒暢。而台地料質薄,生津度低且喉韻短,陳放後茶質釋出快速,口感較無舒暢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