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的紫砂大師李昌鴻
2014-03-21 14:40:29


儒雅的紫砂大師李昌鴻

http://pic.taohuren.com/images/20111209/0a804e088bd15486.jpg

   宜興紫砂舉世聞名,這裡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陶藝家,誕生了無數令人驚歎的傳世佳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昌鴻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中國紫砂泰斗、文人派作品代表人物顧景舟的一脈傳人,他博採眾長,從形式和內容上,賦予了每件作品不同的文化內涵和生命力,將物象精神和形態美有機融合,形成了具有獨特個性的李氏風格。他的作品不僅繼承了傳統紫砂壺製作的精湛手藝,還具有儒雅的傳統文化氣息,被收藏界尊稱為“學者型”大師。 

   李昌鴻1937年生於江蘇宜興丁蜀鎮,1955年10月1日,他考入當時的工藝學習班,師從一代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三年後正式滿師。“先生給人印象最深刻之處就是治藝嚴謹,要求每做一件事都不能馬虎,而先生最擅長的文人派作品,講究裝飾簡練、形制端莊、造型敦厚。”三年學徒生活給李昌鴻打下了堅實的工藝功底,從先生那裡傳承而來的文人氣質,使他的紫砂壺蘊含了極為內斂的文化底蘊。

   他與愛人沈蘧華以竹簡書藝為題材製作的《竹簡茶具》,更是在1984年一舉拿下了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質獎,這也是宜興紫砂界至今為止奪得的最高獎項。 

“文人壺”獨樹一幟

   縱觀紫砂歷史,代代相承,代代相異,相承即傳承,相異即出新,無不凸顯出豐厚的文化傳承和創新創意精神。

   紫砂傳統造型千變萬化,李昌鴻大師強調自己在構思與理念上的獨到之處,他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繼承和創新之路。“紫砂壺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它的獨特魅力在於把精湛的陶藝技術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機結合。”李昌鴻的“文人壺”展現了宜興紫砂極具風雅、極具文人氣質的一面,恰恰是宜興紫砂的大雅之處。

   宜興紫砂壺具,以“竹”為題材創作的作品很多,但都僅限於“竹”的外貌。李昌鴻長期思忖:能否設計出一套既能反映“竹”的外形,又能承載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茶具?1974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完整的竹簡《孫臏兵法》,震驚了世界考古界。他深受啟發,以“竹簡”為題材, 和妻子沈蘧華共同創作了一套《竹簡茶具》。壺四周施以五片竹簡,中間結上一根絲綾編繩,蓋、嘴、把、鈕均以似有若無的竹節成型。壺身刻《孫臏兵法》“擒龐涓”片段, 誨人切勿嫉才妒能,提點世人在攜手共進人生的道路上,和氣團結,與人為善,事業才會發達。

   這套《竹簡茶具》構思巧妙古雅,各部位搭配協調,寓意壺中沏泡香茗,猶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和文化。

   初刻時,由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沈漢生鐫刻,字為竹簡隸書,露芒藏鋒,秀麗而富骨力,陶刻裝飾融竹簡糅合一體,相得益彰,先後榮獲1982年全國美術陶瓷創新獎,1983年全國陶瓷優秀獎。在1984年的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上,作品以巧妙的藝術構思、樸實大度的造型設計、濃鬱的中華文化氣息,集茶文化、陶文化、書法、篆刻文化及融匯適用、欣賞於一體的藝術形式,受到了國外藝術家的高度讚賞,一舉榮獲博覽會金質獎。這是新中國成立至今,宜興紫砂榮獲的國際最高榮譽。當時,全廠職工還為此增加了一級工資,成為丁蜀全鎮百姓津津樂道的一樁美談。

   隨後,李昌鴻以唐詩、宋詞、元曲、明畫、清說為理念設計了一套“五朝文化組壺”,充分展示了紫砂相容並蓄的博大氣度。他借青銅造型,以紅山文化的玉魚、玉龍為壺嘴和壺把,以良渚文化的玉琮為壺鏑,以金文、甲骨文、篆書的詩詞為裝飾設計了一把《青玉四方壺》。他和妻子沈蘧華,與著名的禪學畫家月照上人連袂合作的“奧運之壺”,集中華傳統文化元素中的茶文化、陶文化、書法、篆刻、藝術造型於一體,贈送給國際奧會名譽主席薩馬蘭奇和國際奧會主席羅格。

   這把代表著中國人民深厚情誼的珍貴藝術品,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成為奧運大家庭友誼的見證,承載著中國人民的友情傳遞到了世界各個角落。 

文化傳承孜孜不倦

   在恩師顧景舟的指導下,李昌鴻刻苦自勤,勤奮篤學,博採眾長,繼承中創新,在探索中求變,其作品高雅精美,氣韻生動。所有“文人流派”的弟子繼承的精髓,是把文化放入工藝美術作品中,講究作品的文化韻味。

   對於紫砂壺藝文化的理論研究,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李昌鴻大師講究理論的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並不是期望僅僅留下一個壺而已。”他認為,所有可繼承的文化遺產,特別是工藝美術的文化遺產,單單遺留作品只能顯示工匠技能的高超,一些製作方式方法卻在歷史長河中被逐漸遺忘。因此,他並不是想做被記住的“工匠”,而是要把自己的製作方式方法、紫砂理論知識以及積集的智慧留給後人。

   為此,這位古稀老者把自己畢生研究彙集成一本《宜興紫砂工藝手冊》,把紫砂藝術的理論知識記錄下來傳留後人。

   數十年來,李昌鴻大師在紫砂理論研究方面頗多建樹,在業內堪稱首屈一指。他與顧景舟大師、徐秀棠大師合作的《宜興紫砂珍賞》一書,其中大量的草圖和論述都出於他的手筆。中科院自然科學研究所編纂的一部中國傳統工藝全集,其中《陶瓷卷——紫砂篇》請他鼎力承擔。他合作起草的《紫砂陶標準》、《紫砂高溫乳白釉製品》論文分獲全國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撰寫的論文《紫砂茶具實用功能研究》(合作)獲全國矽酸鹽理論學術研討論文二等獎。2002年編寫《紫田耕陶》,記載了自己和夫人沈蘧華女士從藝的主要創作精品及理論研究。他先後發表了三十餘篇有關紫砂藝術研究的論文,理論功底紮實,引經索典,論據確切,且均有獨到見解,對推動宜興紫砂文化的研究和紫砂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儒雅的紫砂大師

   李昌鴻大師與人交往,謙虛平和,從不“擺譜”,且坦誠相見,和氣待人,處處使人感到他受人尊重的大師品德和大度儒雅的學者風範。

   他工作之餘喜歡習字作畫,鑽研紫砂理論,培育新人,傳授技藝。“如約二、三知己,據座品茗,氤氳茶香,揣摹壺藝,論古談今,別有一番情趣。”作為海內外聞名的紫砂藝術大師,他從上世紀50年代初踏進紫砂工藝廠大門的那天起,紫砂藝術就成為他的畢生追求,他每天在紫砂這塊樸實又神奇的五色土上躬耕不息。

   轉眼間,54載光陰過去,從其走過的平凡歲月足跡中,人們看到了這位令人欽佩的藝術家的成就和受人尊敬的藝術品德。

資訊來源:出處www.taohuren.com

 

【上一篇】: